探索生活百科

《伤寒论》桂枝汤为何被称为诸方最佳?桂枝汤的成分(2)

探索生活百科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考察、辨证论治、病证结合。
综观是中医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诊断疾病时,整体概念是指考虑整个人体(内部)和自然环境(外部)或“内外检查”。参参治病是指望、闻、问、四诊同时进行治疗,综合收集辩证治疗所需的各方面信息。病灶结合是指必须明确疾病及相关证候,辨证施治相结合。辨清症状,了解疾病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的“辩证病因”。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不清楚的症状和体征、实验诊断或仪器检查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直接到间接、从定性到定量)。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特别是诊断中使用的工具,如脉诊、舌诊、腹诊等,可以开发和引用,使一些诊断手段客观化。利用声、光、电、磁等知识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了中医远程诊断。这些多学科综合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线索。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具体应用。它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诊断的分析思维。因此,学习中医诊断学必须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了解药性分类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舒明浩123理论与中医理论相联系。例如,中医病因包括风、寒、暑湿、燥、不孕等。中药相应地具有祛风、凉血、除湿、干燥、通便等功效。
八大证候是外感、利尿、寒热、虚实、阴阳。中药分别具有解表、温中、清、散、保存、泻、滋阴、壮阳的作用。中医涵盖了骑兵、血液病、痰病等,中医也有原理或主张,活血或养血、化痰。
以及其他效果....因此,只有学好中医理论,才能了解和记住每一种中药的功效和应用。例如黄芪可以益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的症状。根据中医理论推测,中气不足会出现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脱垂、子宫下垂等一系列症状。此外,黄芪还有“止汗”、“生发无汗”的功效。根据中医理论,出汗“止汗”可以理解为卫气不足而引起的自汗。使用黄芪可以固守固表。止汗:“无汗”引起的无汗,是气虚外邪所致,故无汗。黄芪可以补气,外邪发汗而解。
这样,就会更容易理解和记住黄芪的功效和应用。可见,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学》的学习,是学好《中药学》的前提。
抓住共性,聚焦特点
中药是根据药物的功能进行分类的。同一章中的药品不仅主要功能和范围相同,而且各有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了本章所含药物的一般功能和主治,就能掌握本章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和主治,进而记住每种药物的其他功能。这使得它更容易记住并且更少混乱。
性味分布、用量、用法、配伍等也应区别对待。例如,大多数理气药都是辛温芳香的,这是通用的,而印楝种子苦寒,所以要特别注意。又如,矿物药由于质地较重,一般可在30克左右使用。朱砂虽然是矿物药,但由于有毒,只能使用0.3-1.5克。槟榔一般用量为5-10克左右,但治疗绦虫则需60-90克。少量很难见效。以用法为例,大多数药物都可以制成汤剂,但去水药甘遂的有效成分是不溶性的。驱虫药雷丸与水混合后,其有效成分会因热而被破坏,因此不宜用于汤剂。
至于配伍,为了让读者了解配伍方法,教材在每个适应症下列出了一些相关处方作为参考。学习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大概的了解,重点熟悉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兼容方法。比如桂枝搭配白芍、附子搭配干姜、黄连搭配肉桂等。但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方剂的组成和应用上,因为这不是重点。本课程应与方剂学区别开来。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