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曹魏文帝曹丕:三国之争与建安的文学品格

探索生活百科

曹丕颇精通治国之术,也深谙人情世故。黄初二年(221年),曹丕提拔辽东(今辽宁辽阳)刺史公孙恭为车骑将军,以维持这片偏远地区的稳定。又命张济为凉州刺史,平息当地蛮族的反抗。重新打通了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了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了魏朝的统治。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三方中有两方已经正式亮出了旗帜,只剩下孙武一家了。刘备称帝后,率领数十万大军,沿长江东进,攻打孙权,为盟友关羽报仇。在刘备大军镇压边疆的严峻形势下,孙权派使者觐见曹丕,向曹丕称臣,恭恭敬敬地祭奠曹丕,将其送回国。文武百官都向他表示祝贺,皮也很得意。这时,刘晔说道:“我们应该趁势派出大军,渡河攻吴。如果孙权被灭,蜀国将孤军奋战,不能长久生存。”时间,这是上天赐予的机会,不容错过。”曹丕不以为然,说道:“别人投降了,我们却趁机反目成仇,投降恐怕会堵住天下英雄的心,何况对我更有利呢?”失去双方。”曹丕最终接受了孙权的投降,派太常行镇前往武昌(今湖北省)。城)封孙权为吴王,并加九锡。

曹丕听说攻打孙权的蜀军以树为篱,扎营七百多里,便说蜀军犯了军事禁忌,必败。果然,陆逊很快就在夷陵击败了蜀军。曹丕请求孙权将儿子送到洛阳,作为两家和解的保证。孙全旭不肯接受,只得回避。曹丕不禁大怒,便想趁吴蜀之战刚刚结束,吴军疲惫之际攻打吴国。刘晔道:“现在讨伐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孙权刚刚取得胜利,大家团结一致,又有江湖阻拦,不可能贸然制服他。”曹丕不听,仍率军南下。

十月,曹丕大军抵达广陵。江边,魏军十万余人,绵延数百里,旗帜飘扬,蔚为壮观。但东吴戒备森严,根本没有可乘之机。另外,此时刘备已经死了。诸葛亮担心东吴被魏国打败,以后无法独自生存,于是派邓植出使吴国,吴蜀重新会盟,解除了东吴的后顾之忧。此时,魏军遭遇寒冷,水道结冰,船只不准入河。曹丕只得再次下令撤退。东吴将军孙绍派大将高守率领敢死队五百人,在曹军归来的关口突然袭击曹丕的御营。曹丕大吃一惊。高守夺取了曹丕的备用御车“御盖”,呼啸而回。曹丕最后一次征战就这样结束了。

曹丕在位期间,曾多次用兵伐吴,但都失败了,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此时,经过多年的经营,三方的根基已经更加稳固。吴、蜀虽弱,却可以联合抗曹魏。曹丕虽然想立下大功,但当时并不具备灭吴、蜀的客观条件。曹丕本人并没有曹操那样的才华和谋略。面对孙权、诸葛亮这样狡猾的对手,他无法取得什么重大的军事成就。不奇怪。

曹丕虽然在与吴蜀的竞争中没有什么伟大的成就,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在父亲的影响下,曹丕和弟弟曹植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具有良好的文学造诣。后来又与长期聚集在曹政权周围的孔融、王灿、陈琳、刘震、徐谦、杨修等人合作。与邯郸淳等才华横溢的文人一起,如鱼得水,诗篇绵长。

曹操长年征战,常常留下曹丕镇守邺城。公务之余,曹丕与文友们宴饮歌舞,赋诗作和,悄然引领了邺城文坛。

东汉建安十六年(221年),曹丕被封为“富川中郎将”后的几年里,文坛名流之间的交往尤为密切。当时,五感将军家里宾客云集,名流如鲫鱼一般。 “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因与曹操不和而被曹操杀掉外,曹丕与其他六子王灿、陈琳经常待在一起,赋诗作文,吟诗作赋。回答问题、欣赏奇怪的文章、讨论反对意见。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瘟疫流行,徐谦、陈琳等四人相继死亡。曹丕对这位文友的恶作剧深感悲痛。他写信给好友吴植:“徐、陈、英、刘都转眼离世,痛苦无需表达!

这一年冬天,曹丕的书《典论》写完了。曹丕在《典论·论文》一文中,对已故好友的文学成就和诗歌特点作出了中肯的评价。他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已故友人诗歌的特点,提出了“文学以气为本”的论点,在文学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将文章分类为四科八类,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体裁特点。 。同时,他在文中反对“士人轻视”、“贵远轻近”的倾向,主张“以己论人”。最后,曹丕自豪地提出这篇文章是“治国大业,不朽之事”,将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部文学理论批评专着总结了建安时期著名作家的诗歌成就和特点,提出了对文学的新认识和新视角。这确实是一部不朽的作品。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南征归来的魏文帝曹丕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文臣武将的簇拥下回到许昌。这次,用数千艘战船,数十万骑兵,旗帜、旗帜、风帆,打败了吴国,沭江挡住了太阳。多么气势啊。但他们除了向咆哮的江水示威外,仍然没有碰过东吴的一根汗毛。相反,他们在整编的时候却遭到了数百名吴军的袭击。他们实在是太困惑了,他们真的很生气!曹丕脸色阴沉,心情沉重。许昌市就在我们的面前。许昌市对曹父子一向极为友好。许多辉煌的业绩不都是在许昌建立的吗?正当他们要进城的时候,突然,城南门不知为何倒塌了。曹丕不禁脸色惨白,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大惊,吩咐车子转向洛阳。

曹丕到了洛阳就病倒了。曹丕临终时,命曹睿为太子,并为他选了侍郎。也许是因为神情恍惚,也许是因为司马懿平时的能力和忠诚给了他良好的印象,曹丕在这关键时刻忘记了先王曹操的嘱托:“司马懿轻视狼,不给他的军事力量。从长远来看,这对国家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曹丕选中军将军曹真、镇军将军陈群、东征将军曹休、抚军将军司马懿为幕僚。其实司马懿此时并没有什么不同的愿望。

多年来,曹操利用、限制司马懿,时刻提防着。曹丕上台后,逐渐赋予他实权,让夷独当一面。曹丕的信任让司马懿更加勤奋忠诚,再加上他过人的才能,为魏朝做了很多美好的事情。在三国战乱的乱世,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恐怕曹丕看到了这一点,才做出这一举动。已选择。曹丕没有说错。毕竟,司马懿是曹丕死后,唯一为曹魏挡住诸葛亮多次进攻、平息各方叛乱的得力大臣。如果没有司马懿,魏明帝的生活将会更加困难。问题是明帝死前再次像他的父亲一样留下司马懿一个人。他没有看到此时的司马懿已是权势滔天、势力强大,从而给曹氏子孙留下了日后的灾难。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魏开国皇帝、一代文豪曹丕在洛阳嘉福殿病逝,享年40岁,葬于寿阳陵。 。


上一节:韩魏曹植七步作诗

返回上一级>>>魏帝曹丕:文武双全的曹魏开国皇帝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