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如何评价《东周列国志》?

探索生活百科

《东周列国志》,这个名字已经很明显了。它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记载。不过,虽然它和《三国志》有着同样的“野心”,但它并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部言情小说。 ,这意味着里面有很多虚构的成分。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很容易想到另一部有历史背景的小说《三国演义》,同样讲述乱世故事。这两本书有什么可比性吗?如何评价《东周列国志》?

首先,本书主要讲述了从西周元年(公元前789年)到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言情小说。

作者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清代著名文学家蔡元芳编着。这部小说是用古白话写成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里面叙述的事实是根据《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的四本史书改编的。将零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穿插排列,组合成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小说。

纵观东周几百年的历史,可以用一个“乱”字来概括。在混乱的春秋时期,父子互相残杀,兄弟互相争斗,父亲夺走儿子的爱,儿子与母亲相通,兄弟姐妹互相相通,这并不奇怪。

这一时期,有很多求国的能臣,如管仲、百里奚、显真、宁宇、赵盾等,也有很多求国的君王,如齐公等。郑庄、齐桓公、晋文公、晋敖公、楚庄王、秦秦公。穆公等.

但此后,谋国的君王大臣越来越少,几乎绝迹了。将领多了,大臣却没有,多是游说者。当然,在那之后,就只剩下养家糊口的绅士了。比如信陵君,算得上是国家级人才,但他养出来的人却很少有用。

之后就只剩下将军了。将军之后呢?只剩下郭凯之流腐败、枉法、卖国贼了。然而,秦王却是治理国家、任人唯贤的王。这种现象的形成,不能不说与当时的时代和人心的悬殊有关。

其次,由于本书讲述了近五百年的中国历史,所以书中还讲述了很多“齐衡称霸”、“城濮之战”、“玩诸侯烽火”、“退守三宫”、“一系列流传至今的故事至今仍在传唱。

正是因为这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我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期间,我几次因为知识的匮乏而想爱不释手,也对里面的句子犹豫不决,这让我读不下去。我犹豫了。

但总觉得能够流传至今的历史言情小说少之又少,更何况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值得一读。与此相比,我觉得花这一切时间都是值得的。 。

最后我想谈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全世界都知道《四大名著》的影响力,却很少有人关注《东周列国志》。

如果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去问一个大学生或者高层人士,他们可能什么也无法知道。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中国教育体系的僵化。这种死板、不贴近生活、不与经典结合、社会生活的膨胀,让很多年轻一代失去了我们国家所有最明亮、最珍贵的精髓。久而久之,这必定是一个可悲的现象。

《东周列国志》最重要的是历史事实,不涉及作者的偏见,所以对人物是非很少评论。对管仲等人的描述也很深入,但是看完之后你会觉得管仲并不像诸葛亮那么有争议。还有,关于三国刘备、曹操之死的评论那么多,而对于霸主齐桓公惨死的评论却不多。

但诸葛亮却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可见汉朝应该非常重视东周国家的故事,所以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那时,也许他们对东周的评价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对三国的评价。

不过,《三国演义》的讨论度确实很强,比《三国志》还要强烈。但东周演义始终偏向史实,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神化人物,让人印象不深刻。或许正因为如此,大家熟悉《三国演义》,却不熟悉《东周纪事》。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