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世界重大野外考古发现——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新发现

探索生活百科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注:太湖流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部分地区、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其中,江苏省占53%,浙江省占33.4%,上海市占13.5%,安徽省占0.1%。 ],存在于大约公元前3300年至2300年。 1936年石新庚先生在浙江余杭良渚镇首次发现。 1950年以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陆续出土了一系列【注:一系列的拼音:说明:1.一系列的字。 -yixilie]相关网站逐渐对这种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这一名称。 20世纪80年代左右,江苏曹歇山、江苏四墩、上海福泉山、浙江翻山、尧山等一系列良渚墓葬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玉器,引发了良渚研究的深入。文化。


 良渚文化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手工艺品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漆器等。捕鱼和狩猎也是食物来源的一部分。良渚文化陶器组合主要有鼎、豆、双鼻壶、圈足罐等。石器主要有分段石锛、穿孔石斧、石镞、石犁、斜柄石刀、农具等。玉器主要种类有琮、璧、钺、冠、三叉、锥、玉等。其中,玉琮是祭祀神灵时使用的主要法器,而玉则主要是象征权力的权杖。礼器的造型主要来源于神徽主题的表达,这说明在信仰方面,良渚文化已经有了共同的神徽崇拜。 m.scooter-sidecars.com 良渚文化的社会分层现象十分明显。根据墓葬资料,良渚文化社会至少可分为四个层次。


 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余杭良渚和平遥地区进行了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在区域内发现了10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面积约50平方公里。遗址包括30万多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殿基址和遗址群北部沿山东西长5公里多的大坝遗址,从而确立了良渚遗址在良渚遗址中的重要地位。良渚文化。


 经过2006-2007年两年多的勘探发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良渚古城。古城总面积约300万多平方米,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长约1900米。城墙基础部分一般宽40-60米,最宽处100米左右。城墙是先在底部打石基,用山上的黄土砌成的城墙。现存城墙最高处约4米。良渚古城发现以来,经过不断的考古工作,在北、东、南三面城墙上各发现了两座城门,均为水城门。西城墙因被村庄占据,尚未进行详细勘探。 。我们挖掘了北城墙以东的城门霍西塘。城门宽30多米,底部有河流堆积,成排的木桩与城墙中部相对应。根据对四座城墙的解剖,城墙斜坡上堆积的堆垛是良渚文化晚期的沉积物,表明城墙的使用和废弃的下限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初建年代仍需进一步考古工作。良渚古城的发现,让我们对良渚文化的社会发展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充分证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文明的成熟阶段。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