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按摩虎口穴有什么功效

探索生活百科

这个穴位大家都叫虎口,因为这个部位叫虎口。其实临床上这个穴位叫做合谷穴,属于大肠经的穴位。这一点也是临床上非常有名的一点。临床上亦为四大穴之一。是“面口合谷手”。即面部、口腔的一些疾病可以用合谷穴来治疗。日常生活中按压合谷穴有什么作用呢?这是一个缓解疼痛的点。比如牙痛、头痛,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即虎口)来缓解。我用的是合谷穴,特别喜欢合谷穴配合太冲穴使用。这组穴位叫做四关穴,四关穴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很容易生气。按摩合谷穴,再配合太冲穴,疏肝理气。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按摩壶口合谷穴。你可以按摩一会儿,就会感觉轻松一些。这是我的经验。合谷与太冲合用,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当然,合谷穴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治疗发烧感冒,可以按摩合谷穴。按摩此穴。按摩功能实际上是一种辅助保健功能。治疗疾病还是要去看医生,因为没有单一的穴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还是需要配穴、针灸才能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按摩壶口穴有什么功效?相关阅读


健力穴

肩部是人体穴位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来自《灵枢·经别》。此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手臂外展或向前伸直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具有疏通经络、理气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缩疼痛、上肢麻痹、瘾疹等症状。肩:蒯、髌骨,是肩膀末端的骨头。此穴位于肩部末端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

?此点位于凹陷处;或在肩部,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连线上。
  【主治与主治】
  功效:主要用于疏通经络、利关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处,与阳桥经相交,故用于止痛。对活络经络、疏通关节有很强的作用。是治疗上肢疼痛、麻木、发凉、瘫痪的要穴。此穴还具有疏风通络、清热止痒的功能,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血。风热癖疹是皮肤之间相互争热所致;此穴具有理气、化痰、散结的功能,可治疗瘰疬、瘿病。undefined
   (5)瘰疬:肩、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6)高气:肩膀,大天(《世医得效方》)。 ?肩关节活动受限,怕冷。大多数患者可感觉到肩关节周围有明显的压痛点并出现痉挛。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针刺肩部穴位。
   (2)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一侧可表现为痉挛、触发点、周期性疼痛等。攻击。这种身体状况的人适合采用温针灸肩部、肩部穴位。
   (3)肩手综合症:主要症状是患者肩关节、手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或肤色改变。早期常表现为患手肿胀,活动明显受限,手指粗大,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和腕背伸展受限。不同体质的人都适合针刺监里穴。
  【注意事项】
   (1)按摩肩部穴位的方向应与肌肉的方向一致:顺着肌肉生长的方向,轻柔而有节奏地,皱纹与肩部的方向成直角。肌肉、手和皱纹以直角运动,即跟随肌肉的方向。
   (2)按摩监里穴时所用的手指:按摩时,用中指和无名指在皮肤上轻轻画圈,轻到不能触及。手指的动作要有节奏,避免过度摩擦皮肤。
   (3)按摩监里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按摩在毛孔张开时效果最佳,因此最好在沐浴或洁面后进行按摩。

孔最点

孔最。孔洞、气孔。大多数,很多。此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宜为秋季,其性燥。肺经所经过的土(肌肉)也是干燥的(肺经的位置是西方),从池泽穴流过的地面,大部分经水渗入脾土。脾土像筛子一样从地下承载着经血,故名孔嘴。

【位置经络】
   在前臂掌桡侧,赤泽与太原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或者将手臂向前伸,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握住手臂中部,用拇指指甲向下按压此穴。
  【主治与配伍】
  主治:咳嗽,哮喘,咯血,胸痛;咽喉痛;失音;发烧、无汗、头痛;痔疮;肘、臂挛缩等症状。
   (1)止咳:孔嘴、天泉、太溪、行间、鱼腹、神风、胃节、少商、腹白(《针灸资生经》)。
   (2)急性咯血:孔嘴、池泽、内关(《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3)失音:孔最、静音(《针灸资生经》)。
   (4)头痛:孔嘴、天柱、道道、大柱、后溪(《备急千金要方》)。
   (5)发热不出汗:孔嘴、上星、玄手、前骨、腕骨(《采艾编翼》)。
  【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条轻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缓解前臂冷痛。
   (2)拔罐法:将气罐打开5-10分钟,隔日一次,可缓解和治疗前臂酸痛、头痛等。
   (3)刮痧法:用面部刮痧法从上到下刮痧穴位最多的穴位3-5分钟,隔日一次,可改善发热、无汗、咽痛、头痛等症状。
  【适用人群】
  (1)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鼻塞、流鼻涕、咽痛、声音嘶哑。这种体质的人适合采用最穴位的刮痧方法。
  (2)肺结核:主要症状是低烧(多在下午)、盗汗、乏力、厌食、消瘦等,这种体质的人最适合拔罐穴位法。
   (3)扁桃体炎:主要症状是明显的咽喉痛,尤其是吞咽时。剧烈疼痛可能会辐射到耳朵。这种体质的人适合拔火罐。
  【注意事项】
   (1)按摩穴位最穴位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按摩在毛孔张开时效果最佳,因此最好在沐浴或洁面后进行按摩。
  (2)按摩孔最穴位的方向应与肌肉的方向一致:顺着肌肉生长的方向,轻轻地、有节奏地,皱纹与肌肉的方向成直角,手与皱纹成直角移动,即顺着肌肉的方向移动。

手五里穴

手的五里穴又称大筋、五里、臂五里、池支五里、手五里。主要用于胸、肺及局部疾病。这是诊断肺炎的定性点。手五里穴下有皮肤、表皮组织、肱肌。有桡侧副动脉和静脉。前臂分布有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含有少量脂肪。针从皮肤和皮下组织行进至臂丛肌,臂肌由臂丛肌皮神经支配。

【位置归经】
  手五里穴位于人体手臂外侧,曲池穴与监里穴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
  【主治与主治】
  手五里穴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咯血、心下痞满、中风半身不遂、肘臂疼痛拘挛、寒热疟疾、身黄、嗜睡等症。 、瘰疬等以下为首五里穴治病保健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消肿止痛:首五里穴配曲池穴、通里穴、中柱穴,治疗手臂红肿疼痛,肘臂痉挛。
   (2)祛痰祛瘀:手上的五里穴,与手臂上的吉穴相结合,具有祛痰祛瘀的功效,治疗瘰疬。
   (3)治瞌睡:手五里穴与太溪穴、大中穴、照海穴、二尖穴相结合。具有解困、提神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嗜睡。
   (4)通经止痛:手五里穴配合少海穴、曲池穴治疗肘关节疼痛。可通过松解关节、行经止痛来治疗肘臂挛缩疼痛。
  【养生方法】
   (1)针灸:寒则多留补药针,热则泻气或寒药针,不需艾灸。
   (2)针刺方法:一般直插0.5~1.0寸,该部位会有酸胀感,蔓延至肘部或肩部。小心避开动脉。
   (3)艾灸:艾条灸或温针灸3~5分钟,艾条灸5~20分钟。
  【适用人群】
  手五里穴常用于治疗青、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特别适合以下体质的人:
  (1)气虚气短:主要表现为声音低沉、体形虚弱。体质瘦弱或肥胖、面色苍白、气短、懒惰、精神不振、疲倦、经常自汗的人,可以用手上的五里穴进行治疗。
  (2)烈火:眼红、鼻热、口干舌痛、口角酸痛、流鼻涕、牙痛等症状,就是中医所说的“热”。可用手部五里穴进行治疗,以达到清热泻火、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
  【注意事项】
   (1)手第五里位于骨头上,有非常强的疏通经络、活络经络的作用。尤其能治疗肩部疾病,如肩胛厚重、肩周炎等。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笔尖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按压时用力要适中,用力不宜过大,以免受伤。
  (2)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摩双手,每次1~3分钟,可以改善颈、肩、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按摩时,应根据被按摩者的能力控制力度。

阳西穴

阳溪穴,又名钟馗,属手阳明大肠经。它位于手腕区域,手腕背侧远端横纹的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上的“鼻窝”凹陷处。

【位置经】
   位于腕部,腕背侧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鼻烟”凹陷处。窝”。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主干及其腕背支、桡神经浅支。直刺或斜刺 0.5-0.8 英寸。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安神宁心,舒筋活络。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腕痛。以下是阳溪穴治疗保健常用的穴位组合方法:
   (1)用下关穴、关冲穴、也门穴、阳谷穴治疗耳鸣。
   (2)与少海穴、也门穴配合使用,可治疗咽喉肿痛。
   (3) 治疗牙痛曲池穴、少海穴、阳谷穴、二间穴、也门穴、戒车穴、内庭穴、鹿溪穴。
   (4)配合阳谷穴使用,可治疗眼睛疼痛、红肿。
   (5)用攒竹穴、池泽穴、健时穴治疗心邪、狂病。
   (6)口渴时用太白穴、少冲穴、通里穴治疗发热、心烦。
   (7)配合丰隆穴、解溪穴配合治疗偏头痛。

(8)配合前谷穴、后溪穴使用,治疗手臂剧烈疼痛、肘部痉挛。
   (9)用阳池穴、健脾穴、曲池穴、万谷穴、合谷穴、鱼际穴治疗腕部无力。
   (10)配合临七穴、池泽穴、中柱穴、五处穴,治疗五指痉挛、收缩疼痛。
  【保健方法】
   (1)针灸法:直插0.5~0.8寸,引起局部酸胀。手法有平补泻法或捻补泻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采用“恢复针法”或短针法。
   (2)针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分钟,艾条灸10~20分钟。
  (3)按摩方法:按法、点法、揉捏法、按揉法、点揉法、点压法、捏法、拇指弹法。
  【适用人群
  阳溪穴常用于老年人、青壮年、儿童的保健和预防疾病。
   (1)胃肠疾病:此穴为大肠经原穴,大肠经原气输注之处。大肠经,肺、胃同属大肠,故能调节胃肠功能。具有和胃理气、调中止痛、清肠泻热等功能,可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
   (2)气血不和:阳明经气血过多。此穴为阳明经原穴,亦位于关口处。是调节人体气机的要穴。通过理气,调经活血,通经止痛,故可用于治疗气血不和所致的各种妇产科疾病。

【注意事项】
   (1)针灸时不要用力过猛。腹部、腰骶部以及合谷、三阴交、昆仑、知阴等能引起子宫收缩的部位禁止针刺。
  (2)采用阳溪穴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时,要注意孩子不配合。

天图穴

天指词的上部,突指喉咙的突出。该穴位于结节下方的丸丸处,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针灸能疏通肺气,使之清爽顺畅,故名天突。又名玉壶、天曲,来自《灵枢·本输》,属任脉。

【定位经络】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与左右胸锁舌骨肌深部相连;覆盖有皮下颈静脉弓。 ,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深层是气管,再往下,在胸骨柄后面,是无名静脉和主动脉弓;它被锁骨上神经的前支覆盖。
  【功能主治与配伍】
  天突穴主要用于胸、肺、颈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胸气逆、肺脓肿、咳吐脓血、喉麻、干燥等。咽喉、失音、抽筋、呕吐、呃逆、声音嘶哑、痰多、瘿、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等。其配伍方法如下:
   (1)与定喘、膻中、风龙同用,清肺,理气化痰,治疗哮喘;
   (2)内关、中脘理气化痰,和胃,治呃逆;
   (2)与涌泉、内关合用,降气通络,治失语。 ?如果天气热,泻针就会泄气。
   (二)针刺方法
  先直插0.2-0.3寸,再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慢慢向下插0.5-1寸;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
   首先,将针笔直插入。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时,沿胸骨柄后缘和气管前缘缓慢向下插入0.5~1英寸。
  (3)艾灸方法
  艾条灸3~5分钟;或艾条灸5~10分钟。
  【适用人群】
  常用于青、中、老年人保健和治疗疾病,特别适合以下人群:
   (1)咳嗽、咽喉肿痛。
  天突是肺开向外界的窗口。我们知道与肺部相关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是哮喘。有些人可能不明白,哮喘其实和肾脏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哮喘是人体元气不足的症状。因此,我们在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做吞咽动作,配合呼吸将唾液咽下去。
  中医说肾主津液,津液下降的过程也相当于一种补肾的方法,可以补充人体的元气。这样一边吞咽一边按摩,不仅可以补肾,还可以缓解按摩天突带来的不愉快感觉。哮喘患者在感到呼吸困难时一定要尝试一下。
   (2)梅河旗。
  一个非常简单的治疗梅核气的方法:让患者每天时不时地用一只手的食指反复按压胸骨上窝(天突穴),力度适中,每次10次以上,以感觉局部有酸胀、肿胀、微痛为度。手术连续进行2个月。一般患者按压半个月左右即可取得明显效果。热敷有奇效!关于天突的刺激,有时艾灸的刺激太强,而按摩的刺激太弱,不妨捏住两者的头尾,尝试一下热敷!除了艾灸、按摩之外,天兔热敷也是一种极好的刺激方法。
  【注意事项】
   (1)天突穴针刺不宜过深,也不宜左右刺入,以免损伤锁骨下动脉和肺尖。如果气管壁被刺破,针下会有坚硬但稍有弹性的感觉,患者会出现喉咙发痒、有咳嗽的冲动。如果气管壁被刺破,可能会出现剧烈咳嗽和痰中带血。
   (2)穿刺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若针下有软而有弹性的阻力,或患者感到疼痛,应立即退针。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