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国内羊绒品牌Sandriver举办全球最高海拔服装秀

探索生活百科

  近日,上海艺术羊绒品牌Sandriver(沙娟)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江孜县乃臣康桑雪山举办了世界最高海拔时装秀。 ——“雪域·Echo”氆氇成衣新品发布。 38套体现“普普复兴”工艺精髓的艺术羊绒普旭服装,由来自高原的藏族模特原创演绎。

  至此,传承了2000多年的藏族传统氆氇,通过Sandriver品牌经理郭秀岭之手,实现了商业模式、生产工具、材料标准、工艺传承的全面升级。首批艺术羊绒氆氇成衣、家居产品已走出高原,现已在国内十几个城市以及伦敦、巴黎上架。

  演出在普普故里举办,向普普工匠致敬

  首场艺术羊绒钨秀取名为《雪域·回响》,取自“念念不忘,便有回声”。 2018年,郭秀玲深入藏区,带领

  高原上的氆氇工匠靠手艺致富了。目前,第一批艺术羊绒氆氇已成功生产。

  郭秀玲说首秀地点是西藏江孜县那钦康桑雪山,海拔5000米,因为普伦用冰川温暖了这片严寒的地方

  超过2000年。五年来,共同开发羊绒普旭的西藏工匠和上海援外干部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向雪域和Pupun工匠致敬,并共同努力取得了成果。

  9月份,江孜县乃陈康桑雪山气温已低于10摄氏度。此次走秀的38位模特全部来自西藏。他们用自己原本的肌肤和身材,诠释了艺术羊绒氆氇的新生命和魅力。

  新品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高原世界、季节的变化、天空的演变、寺庙的经幡。你可以看到氆氇演变为山水的渐变、喇嘛红、草原的渐变秋色。它被制成成衣,融入高原风光。 ,是高原之美、氆氇之材的艺术表现。

  《雪域·回响》T台舞台设计展现原生态魅力。它以雪山为幕布,用当地的青稞竿围住舞台。高原上的牦牛在表演中走来走去,吃着青稞。是一处天、地、人的高原原生态景象,场面蔚为壮观。极为震撼。

  因为现在是青稞收获的季节,雪山下沉浸在收获喜悦中的村民们高兴地带来了青稞的祝福,而为演出装饰过的青稞也将被返还给大家。村民们去喂牦牛。这种环保运营源于Sandriver一直坚持的环保理念,也是本次展会的内涵:来自高原、感恩高原、回馈高原。 “

  首批Pulu系列成衣及家居产品将在中国、伦敦、巴黎同步发售。巴黎LV集团旗下的Le Bon Marche百货公司已将Pulu产品上架,非常受欢迎。

  打造全产业链,振兴普鲁。

  普鲁是青藏高原最常见的手工毛织品。用于制作藏袍、邦典、靴子、家居摆件等。这种坚韧、耐寒、光亮的毛呢面料在高原上代代相传了2000多年。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活化石”。但普普制作方法陈旧,费时费料,利润低。这导致了普普工艺的衰落。

  郭秀玲用十年时间复兴蒙古毡,用五年时间从产业升级出发,打造振兴普鲁全产业链:

  生产工具:设计第一台现代化 PU 机器。

  采用德国技术设计新型氆氇织机,新型有梭织机门幅加大,编织羊绒线细度达到14.3-14.9微米,将西藏传统氆氇改造成柔软亲肤的艺术羊绒氆氇。

  人才培训:西藏普普工匠赴上海进行专题培训。

  Sandriver在上海普伦开设了专题培训班。通过上海援藏部门和西藏当地政府,从日喀则招募15名普伦工匠赴上海培训,让他们带着订单回到家乡,为普伦致富。招募藏族工匠不限年龄、性别、身体条件。

  培训班的理念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认可,为老乡解决了出差问题。

  可持续理念:“零剩余材料”技术连接畜牧业原材料直接采购。

  Sandriver羊绒智能工厂多年来一直践行“零剩余材料”技术。它将从藏民家中收购闲置的羊绒羊毛,进行专业消毒和编织。未来,这项技术将直接与牧区对接,从源头上保护环境。

  品控及渠道:上海研发,江孜县索盖村承接,全球销售。

  为实现艺术羊绒PU的研发、品控、培训、销售的联动,三德瑞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江孜县索盖村建立了“上海工匠PU工作室”,帮助西藏工匠完成他们的作品在家乡。在拉萨瑞吉酒店开设Sandriver形象店作为销售终端。

  五年时间,郭秀菱带领Sandriver实现氆氇全产业链规划,让生产工具、氆氇工匠人才、销售

  渠道全面升级,树立了普鲁新标准,从农业向工业化升级。 “我很高兴普普伊的产业链设计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未来可以复制到更多流程中。”

   与Pulu一起进军国际市场

  谈到未来的计划,郭秀玲表示明年会在上海举办普普产品艺术展,还会带来普普成衣、普普工匠、

  PuPu艺术赴巴黎策展,与Chanel、Hermès成衣同台竞技。 “我们的PuPu手工面料可以与Chanel的花呢面料相媲美,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工艺找到一个更大的舞台。”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