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晋朝故事之司马懿篇二十一集,晋朝故事之司马懿篇(二)

探索生活百科

公元220年,一代奸雄曹操下线,北方朝臣担心受怕,司马懿主持内外朝局,让汉朝终结者曹丕顺利即魏王位,掌权朝局,司马懿被封河津亭侯,官至丞相长史。

在好哥们曹丕的支持下,司马懿走到历史的舞台中心。

同年11月,汉朝皇帝刘协“禅让”(你懂的)皇位于曹丕,大汉王朝正式终结,魏国正式建立魏。

黄初元年(220年),司马懿被封尚书,不久又被封为督军和御史中丞,再加封安国乡侯。

司马懿政府管理部门、军部、司法部门一手大权在握。

曹丕想像他老爸一样,开疆拓土,统一天下。

可惜没有拾得曹操的基因,在登基的第三、第五、第六年,三次兴兵伐吴,皆无功而返。

但是他却拾得他父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优秀品质。

每次兴兵讨伐,让司马懿坐镇首府许昌,统领后勤事务,还把司马懿比作自己的萧何。

司马懿也不负所托,把朝局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曹丕在前线尽情挥洒。

曹丕在登基的第七年(226年),也就是自己不惑之年病逝了。

曹丕在死前也不忘扶持兄弟一把,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共同辅政曹叡。

曹丕对司马懿的一番情意,算是人间佳话了。

孙权在得知曹丕病亡,魏国新君还是个年轻人后,高兴地派遣了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自己还亲率大军进攻江夏,大有一举踏平魏国之势。

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司马懿再次站出来,稳定了朝局。

先是擒贼先擒王,先击退了主君孙权,打击了吴国士气。

又击败诸葛瑾。

张霸就倒霉了,被击败也就算了,还被斩首了。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统领兵马,却显示出高超的军事才能。

在司马懿的主持下,曹家又一次顺利进行 了权力交替,魏明帝曹叡顺利登上王位,时为太和元年(227年)。

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有三大军功。

一是斩杀反复无常的蜀国降将孟达。

孟达原是蜀将,驻扎上庸城。

在关羽北伐围攻樊城、襄阳城的时候,要求孟达增援。

可是孟达找借口,一直按兵不动。

关羽败亡后,刘备怨恨孟达。

孟达怕刘备治罪,于是投降曹魏(顺便说一句,孟达献出了上庸城,堵死蜀汉北伐线路,从此以后蜀汉北伐只能走汉中这条路线)。

孟达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曹魏肯定优待。

除了丰厚的赏赐,还重用孟达防守新城。

但是在曹丕死后,孟达失宠,他又打起了主意,又想再来一出献城求荣的戏码,与蜀国暗通书信。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

诸葛亮怕他又反悔,为了加快他反叛的速度,派手下郭模到与孟达不和的魏国官员申仪处诈降,并把孟达图谋叛魏国的事意泄露其事(都是人精,尔虞我诈)。

孟达知道后,马上准备起兵。

申仪也立即将此件事告诉司马懿。

司马懿立即制定了两个计策,一是攻心。

写信告诉孟达,都是蜀汉的人用计挑拨离间,我们曹魏是信任你的。

孟达信以为真,还高兴了起来。

孟达的迟疑为司马懿争取了时间。

司马懿第二条计策兵贵神速,立即带兵八天就赶到新城。

孟达不听诸葛亮的劝阻(顶级智慧的较量,能猜到对方的想法),预想司马懿即使要来,也得先请示朝廷,得了指示后再出兵。

来回得一个月。

谁料到司马懿先斩后奏,冒着死私自调兵杀头的风险带兵前来。

仅仅抵抗了十六日,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

魏军入城,擒斩了孟达。

第二件军功就是对抗蜀汉,与诸葛亮的顶级较量。(各位看官,我是依照《晋书》来写,毕竟是吹捧晋朝的书籍,与三国志不同,更不同于小说《三国演义》,所以您那些耳熟能详的关于诸葛亮败退司马懿的故事,这里版本有点不同。。。)

太和三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进犯天水,把将军贾嗣、魏平围困在祁山。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挂帅出征讨伐诸葛亮。

诸葛亮听说曹魏大军就要到了,就亲自率领众将士赶到上邦城收割小麦。

众将领听到诸葛亮来了都很害怕,毕竟被打怕了。

司马懿淡定地说:“诸葛亮这个人考虑问题,顾虑太多,缺乏决断的勇气。

他一定会安营扎寨布置防守妥当后,才收割小麦。

我们有两天时间日夜兼程就足够了抵达上邦城了。

”于是日夜兼程赶过去,诸葛亮收割小麦后逃跑了(《晋书》这么写的)。

蜀魏两军主力在汉阳决战。

司马懿派大将牛金以轻骑兵引诱蜀军,两军刚一交战诸葛亮就撤退了,曹魏一直追打,追到了祁山。

诸葛亮占据了南北二山,截断了水源,重重包围曹魏。

司马懿突破了蜀军的包围圈,反杀蜀军。

诸葛亮率军趁夜逃跑,被曹魏军队追打,蜀汉军队被俘获斩杀一万多人。

同时司马懿观察到蜀军粮食供常常不足,于是把冀州的农夫迁到到上邦城,加强京兆、天水、南安的监督和管理。

随后司马懿组织修建成国渠,修筑了堕置压,灌溉了数千顷土地,国库充实了起来。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司马懿再次挂帅迎战。

司马懿想在渭水以南与诸葛亮决战,率军渡过渭水到达南岸。

然后司马懿又判断诸葛亮想率军向西上五丈原,于是派遣将军周当在阳遂引诱蜀军,自己又率军渡过渭水,到达北岸(再次感叹,英雄心心相惜,就像高手较量,预判对方出招,见招拆招。

既生瑜,何生亮,再生司马懿)。

准备北渡渭水,宣帝。

一连几天,诸葛亮没有动静。

司马懿派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同警戒阳遂,蜀军无法前进,只能返回到五丈原。

司马懿又派遣奇兵牵制诸葛亮的后部,一路斩杀五百多人,活捉一千多人,招降的有六百多人。

双方在五丈原安营扎寨,对峙了起来。

当时曹魏朝廷普遍认为诸葛亮是远来做客的敌人,利于速战速决,但是司马懿老成持重,坚决不应战,等待战局的变化。

诸葛亮派人挑衅,司马懿也不出战。

唯一一次冲动,是诸葛亮送来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

司马懿大怒,上表朝廷请求决战,曹叡不同意,派正直大臣臣卫尉辛毗手持符节任军师来制止司马懿(这点看来,曹叡还是对得起他的“叡”字)。

与蜀军对峙了一百多天后,诸葛亮重病而亡,蜀军悄悄逃走。

司马懿发现后派兵追击,突然看见蜀军杨仪反转军旗鸣鼓进军,摆出迎战的样子。

司马懿恐怕有诈,不敢追击,由蜀军自去。

司马懿确定诸葛亮死去的消息后,感叹道:“真是天下的奇才。

”当时百姓对此事编了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跑活司马仲达。

”司马懿听后莞尔一笑说:“我能猜到诸葛亮生前的想法,猜不到他死后的安排。

”两个顶级智慧的人物的较量随着诸葛亮的陨落,落下了帷幕。

第三件军功是北伐辽东。其实在三国争霸的故事中,公孙家族一直经营着北方的辽东地区。多年来,公孙家族蜗居北方,不参与中原争霸大战,谁当政就向谁称臣,所以辽东地区未被受过战乱的破坏,北方的政权也乐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不兴兵讨伐辽东。

景初元年(237年,穿插一下曹叡当皇帝时候有三个年号)辽东太守公孙文懿谋反时,司马懿再次委以重任,挂帅北伐。

景初二年,于是率军北进,抵达辽水。

公孙文懿派遣步兵骑兵几万人马,在辽隧阻击,坚壁固守,南北六七十里。

司马懿声东击西,派重兵大张旗鼓出击攻打辽东军南部,等到辽东军集中精锐在南部前迎战,司马懿用船偷偷地把大军运到辽东军北部。

魏军在北部沉掉船只烧毁桥梁,顺着辽水河岸修筑长围。

辽东军以为将会是在北部进行长期对峙,进行决战。

司马懿又再次调转枪头,来个擒贼先擒王,舍掉敌军主力,向辽东襄平大本营城进发。

辽东急忙组织兵力进行追击。

司马懿远道而来,要的就是能速战速决,辽东军坚壁不出,司马懿用此计逼出敌人。

司马懿于是挥军回击,大败敌军,三战三捷。

(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我们人民解放军的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辽东军只能退回襄平大本营,司马懿团团包围。

此时辽东地区连绵大雨,积水都有数尺之深,魏军将士恐慌,想转移营地。

司马懿下令有敢说迁徙的人斩首。

都督令史张静违抗军令进言,被斩首,军心这才安定下来。

不久雨停,于是魏军合围。

修筑土山地道,准备了盾橹钩车,箭石如雨,昼夜攻打。

公孙文懿想投降,司马懿不允,公孙文懿只能派军突围,司马懿将其擒住斩首。

曹军进入襄平城之后,十五岁以上的七千多男子全部杀掉,将尸体封土筑成高冢。

公卿以下伪官全部处死,斩了二千多人。

收编四万户,人三十余万,彻底解决了辽东问题,为曹魏南下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战功卓著,尽显军事才华,威望进一步提升。也就在司马懿攻克辽东班师回朝,魏明帝曹叡病逝,时为景初三年(239年)。关于司马懿故事我们下期继续讲解。

如果小文能为各位看官打发一点时间,那是本人之幸。请看官们点赞,评论,多提点意见。感恩您花时间看了本文。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