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明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探索生活百科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自明代以来,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就落后于欧洲。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明朝不注重科技的发展吗?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1、传统儒家重礼仪、重道德,轻技术。知识分子普遍脱离生产,不利于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儒家的性格是中庸之道,不喜欢冒险;而欧洲白人则善于冒险精神,这有利于他们探索自然世界。

2、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与工商业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同时出现在欧洲,但没有出现在明代。

3、人类历史进入12世纪后,欧洲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12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建立了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在内的综合性大学。目前不在亚洲。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启蒙运动在人们心中涌现,欧洲自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1522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1543年出现天体运动和人体结构理论,1572年出现现代数学,1572年出现墨卡托数学。投影出现于1595年的地图、1609年的开普勒定律、1619年的行星运动定律、1628年的血液循环定律、1637年的解析几何等。

4、明代的八文选文制度极大地束缚了文人的思想,明代也存在文学监狱。这些都阻碍了人们思想的进步。

5、明朝取消了数学考试:明朝废除了从宋元延续下来的“明数”考试。数学在明代陷入停滞状态。

明代以前,历代都开设算术课程,科举考试和太学、国子监等学校都有专门的算术考试。但明代的八篇选文制度,取消了科举考试中的大量算术。珠算被用来代替计算。珠算开始流行,出现了许多珠算读物。到程大为《直指算法统宗》(1592年)问世时,珠算理论已经形成体系,标志着完成了从计算到珠算的转变。然而,由于珠算的普及,算术几乎消失了。以算盘为基础的古代数学逐渐失传,数学经历了长期的滞后。

明朝末年,西方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带来了许多西方科技书籍,并翻译成六卷。数学名家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翻译六卷。这本书是西方几何学的介绍。我们国家的象征;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是介绍西方书面算术和数学的著作;明末,所呈《大测》有《大测》二卷,《测量全义》十卷,《割圆八线表》六卷,这些作品是徐光启与耶稣会士罗亚古、汤若望合译的。国家。他们介绍了西方的平面三角学、球面三角学和对数知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