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探索生活百科
下过中国象棋的朋友都知道,除了将军/元帅身边的贴身侍卫之外,生肖/象与将军/元帅的关系最为密切。这实际上是现实中皇帝与宰相关系的反映。在传统的政治结构中,皇帝掌握着最高权力,是国家的象征,但实际上,宰相更多地负责处理政务。国王的权力和宰相的权力就像一场拔河比赛,一落一落。直到明朝,朱元璋才废除宰相,分权于六部。宰相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皇权占据统治地位。

  其实,朱元璋原本是想继承旧制,继续建立宰相制度。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还是吴王时,其手下有左、右丞相的职位。明朝建立后,还设有中书省,左右丞相仍为中书省长官。直到洪武十三年才正式废除。

  这一时期,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都曾担任过宰相。在与这四人的相处过程中,朱元璋愈加感到君主制与宰相权力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他为了子孙的继承,杀了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废除了宰相制度。

  这四人中,徐达上任时间不长,带兵多年,所以与朱元璋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虽然有朱元璋用烧鹅杀徐达的故事,但大多都是谣言,不能完全相信。徐达去世后,充满哀悼和荣耀。 ”皇帝辞去朝廷(即不再上朝),丧前悲痛万分,追谥中山王,谥号武宁,三年被封为王。世代相传,葬于中山影下。作神道铭文。值得欣赏皇宫,殿内英雄画像,皆排第一。”这与李、王、胡被判处死刑、抄家的悲凉完全不同。所以,徐达的死也算是善终。

  真正让朱元璋下定决心废宰相的,是他称帝后与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三人中,朱元璋和李善长恩怨最深。

  当朱元璋还是郭子兴手下的大将时,李善长就已经是朱元璋最得力的谋士了。据说郭子兴曾想挖走李善长,但被拒绝了。对于朱元璋来说,李善长扮演的是张良、萧何的角色,“为参谋,备计,赐主饷”。因此,朱元璋非常欣赏和信任李善长。在赏赐大臣方面,李善长甚至超过了徐达和常昌。遇春被列为第一功臣,被封为国公。

  然而,明朝建立后,两人的关系逐渐破裂。简单来说,原因就是李善长独断专行,很多事情都没有向朱元璋询问,就主动行事,让朱元璋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权力被掏空。李善长也感受到自己与朱元璋关系的恶化,于是于洪武四年借口患病辞去官职。朱元璋自然高兴地下了驴,答应了李善长的入仕要求。为了笼络英雄,他对李善长一家特别宠爱,将自己的长女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长子李期。 。

  李善长走了,必须有人来做宰相。于是在李善长正式上任的那天,汪广洋就接替了李善长的宰相之位。汪广洋也是跟随朱元璋多年的老人。他是一个有思想、谨慎的人。朱元璋之所以提拔他,是因为看重他“谦虚、谨慎、善理”的特点。

  不过王广洋看上去老实,其实也是个好人。他敏锐地意识到朱元璋与李善长之间的问题,于是他选择了与李善长“独断专行”相反的做法,即遇到问题就向朱元璋请示。 。朱元璋看了一眼,说道,我请你来帮我干活。你让我来决定一切,那你有什么用?于是朱元璋提拔李善长推荐的胡惟庸为宰相,贬汪广洋为宰相。广东参政。

  对于胡惟庸,朱元璋一开始对他很满意,因为他善于办事,不像李善长那样专断。然而,汪广洋被贬后不久,朱元璋就发现胡惟庸行事诡秘、独断专行,甚至贪图功利。于是朱元璋将汪广洋从广东召回,希望利用汪广洋制衡胡惟庸。

  王光阳一向谨小慎微,但自从上次被降职后,他更加害怕了。他认为胡惟庸升任左丞相是因为受到朱元璋的宠信,自己不敢与胡惟庸作对。他只是假装和解,甚至对于刘基的死,还隐约有为胡惟庸辩护的意思。这让朱元璋非常愤怒,立即以“朋欺”(保护朋友、欺骗皇帝)的罪名将汪广洋革职。后来他认为汪广洋破坏了他制衡胡惟庸的计划,他更加愤怒,于是派特使杀掉汪广洋。王广阳随后在流放中去世。

  汪广阳事件后,朱元璋发现无人能制衡胡惟庸,他变得更加嚣张跋扈,更加坚定了朱元璋除掉胡惟庸的决心。最终胡惟庸因叛国罪被处决,家破人亡。朱元璋在调查中发现胡惟庸与李善长关系密切,于是干脆在几年后处决了李善长全家,只留下李齐、临建公主和他们的儿子。宰相制度也正式废除,权力归朱元璋一人所有。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