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百科

中国古代人口一步步增长:从商周时期的几千万到清末的四亿

探索生活百科
陈忠海
  中国总人口从商周时期的约1000万增长到清末的4亿。该过程的增长量并不相同。它经历了多次迭代和攀登。重要的步骤是1000万、5000万、1亿。等待。人口梯级增长除了政治、军事甚至气候变化等因素外,经济因素无疑更为重要。
  一千年的流浪
  关于人口增长规律,马尔萨斯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在“不受阻碍的条件下”,人口每25年就会增加一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即使假设西汉元年中国总人口为1000万,到5世纪初期的东晋,总人口也将超过1万亿。然而事实上,这两个时期的人口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马尔萨斯认为,在“畅通无阻的条件下”,人口以几何速度增长,而生活资料却以算术速度增长,一个是2、4、8、16……,另一个是1、2, 3、4……,按照这个速度,仅仅200年,人口与生活资料的比例将达到256:9,300年后将达到4096:13。生活资料是制约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原因。
  先秦时期人口总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据赵文林和谢叔峻《中国人口史》的记载,夏朝人口约为1300万。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到战国末期仍保持在这个水平。秦统一当时的总人口估计在2000万左右。 2000年是很长一段时间,但人口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原因是生活物资供应受到限制。
  这个阶段是中国传统农业的萌芽时期。出现了黍、黍等驯化栽培作物。青铜农具取代了石质农具。物候知识和天文历法初步掌握,农业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为数千万人的吃饭提供物质基础。但总体来说,现阶段农业生产仍然粗放落后,农作物品种单一,青铜农具缺陷较多,水利基础设施缺乏,生活资料增长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人口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 lSQN网
  农业突破
  中国的第一个人口层次出现在汉朝。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全国总人口达到约5900万。西汉末年人口虽然急剧下降,但东汉初年又再度增加。快速康复。据《后汉书·郡国志》统计,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七十五年)总人口为3400万,漳和二年(八十八年)人口为4300万,汉明帝三年为5600万。桓帝永寿年(157年)。
  汉代总人口在5000万左右波动了300多年,相对于夏商周来说是一个质的突破。除了统一王朝带来的社会稳定和战争的减少之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技术的突破性进步是最关键的原因。
  汉代进入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时期。农业逐步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农具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铁犁墙、两人三牛的连犁,以及铁耙、哥伦比亚、风车、水车等。石磨、畜力等先进生产工具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耕作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农作物品种更加丰富。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的传播,引进了大量农作物新品种,极大地影响了水利建设。也更加注重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更准确的历法出现,使2000年来挥之不去的劳动生产率有了质的飞跃。
  夏商时期粮食亩产没有文献记载。 《管子》俗话说“一个农民一年四季耕种百亩,百亩收获只需二十分钟”。这里指的是春秋时期【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又称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时期。东周时期的一个时期,即春秋时期,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本书记载了从鲁隐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 ]的产量为每亩0.2石,1石为10石,即每亩2石。
  汉代粮食亩产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前汉纪》谈西汉文帝时期的亩产:“如今一家五农只能服侍两个人,能耕地的人不超过一百人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